01冰杯与自制冰块并不相同
冰杯,顾名思义,就是杯装冰块,不过冰杯中的冰块并非普通自制冰块,而是经过标准化流程、工厂规模化生产制作的冰块,其硬度大、降温快、更耐融。
目前,市面销售的冰杯主要执行标准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和《冷冻饮品 食用冰》(QB/T 8022-2024)。其中《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将于2025年10月1日被《冷冻饮品 食用冰》(QB/T 8022-2024)替代。
依据即将实施的《冷冻饮品 食用冰》(QB/T 8022-2024),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或不注模、冻结、脱模或不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食用冰应当色泽略透明,形态完整、冻结坚实,无异味,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食用冰中的铅含量不得高于0.3mg/kg。
✅食用冰的微生物限量尤其严格:
✅菌落总数:5个样本均不得超过102CFU/g;
✅大肠菌群:5个样本均不得超过10CFU/g;
✅金黄色葡萄球菌:5个样本均不得超过103CFU/g,其中1个样本可以超过102CFU/g;
致病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绝对“零容忍”。
02冰杯安全的两大“雷区”
“水源”是基础如果用没经过过滤净化的水制冰,那么水里的杂质、微生物将一起被“封印”在冰块中。
反复冻融:细菌“复活节”当销售环节的低温陈列柜温度高于-15℃(国标要求温度),或遭遇断电、频繁开关门时,冰块会反复融化冻结。而每一次融化都是细菌的“狂欢时刻”!
一旦融化超过1小时,即使重新冻硬也已成“细菌炸弹”,食用后易引发腹泻、呕吐等食源性疾病。
03三招选冰杯,安心过一夏
查“身份证明”
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标识应齐全,配料表如实标注;拒绝“三无”产品,警惕路边摊“散装冰”。
看“颜值状态”
包装应密封完好,不要选择封口破损的冰杯;拒绝“变形记”,若见冰块粘连结块、杯壁挂霜,或冰块发黄、有黑点应立即丢弃。
守“安全红线”
冰杯开封后2小时内应食用完毕;儿童、老人及胃肠弱者食用需谨慎,避免刺激肠胃,否则易导致肠胃痉挛。
04在家做冰块也有三要点
水源瓶装水,(无论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是优先推荐的水源,如果家中有 RO 反渗透净水器,那么过滤后的净水也是理想的选择之一。如果都不具备,那就将自来水烧开后放凉再冷冻。
冰格制冰的冰格花样繁多,在卫生上记住一个选购要点:别选敞口的,要买有密封盖的。使用时需要做到一次一洗,并用洗洁精充分清洁。
冰冻方式家用冰箱冻冰块,建议专门划分一个区域用来冻冰,务必要和生肉、海鲜等冻品分开。冰箱需要定期清理、消毒。
有条件的可以买制冰机,同样注意要做到定期清洗、消毒,最好一星期就清洁一次。
来源/综合深圳食安办、南京市场监管、丁香生活研究
我们的服务
GUOLIANZHIJIAN
特殊食品
特殊膳食食品检测
婴幼儿配方食品检测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检测
饮用水
净水器过滤水质检测
包装饮用水检测
二次供水检测
矿泉水检测
生活饮用水检测
输配水设备出水水质检测
农副产品及加工品
食用农产品检测
水果制品检测
粮食加工品检测
蔬菜制品检测
茶叶及相关制品检测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检测
豆制品检测
蛋制品检测
乳制品检测
淀粉及淀粉制品检测
水产制品检测
肉制品检测
加工食品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检测
糖果制品检测
速冻食品检测
餐饮食品检测
饼干检测
酒类检测
薯类和膨化食品检测
糕点检测
炒货食品及坚果食品检测
食糖检测
调味品检测
蜂产品检测
饮料检测
罐头检测
方便食品检测
冷冻饮品检测
周一至周日9:00- 19:00
在线咨询企业移动站点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