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国联质检
咨询热线

18092379637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更新时间:2025-07-29      点击次数:14

一、食用油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食用油标准以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为核心,涵盖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调和油等,主要规范以下内容:

分类与定义

    • 植物原油:以植物油料制取的原料油(不可直接食用)。

    • 食用植物油:以油料或原油为原料制成的油脂(如花生油、大豆油)。

    • 食用植物调和油:两种及以上植物油调配制成,须标注比例和“调和油"名称。

  1. 关键质量与安全指标

    • 黄曲霉毒素(B1≤20 μg/kg)、苯并芘(≤10 μg/kg)、重金属(铅≤0.1 mg/kg)等,直接引用GB 2761、GB 2762。

    • 酸价(反映油脂酸败):植物原油按实际需求控制,成品油酸价≤0.50~2.0 mg KOH/g(分级要求)。

    • 过氧化值(氧化程度):压榨油≤6.0 mmol/kg,浸出油≤5.0~7.5 mmol/kg。

    • 溶剂残留量(浸出工艺):限20 mg/kg(旧标50 mg/kg)。

    • 理化指标

    • 污染物与毒素

  2. 标签与标识要求

    • 单一油种不得掺混其他油脂;调和油需标注所有植物油比例。

    • 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避光、阴凉)。

  3. 近期新增/更新标准(2024-2025年)

    • GB/T 44621-2024:2025年4月实施,规定GC/MS法检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精炼过程有害物)。

    • GB/T 22504.4-2024:油料感官检验图谱(大豆、花生等)。

    • T/NAIA 0394-2025: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抗氧化剂(TBHQ、BHA、BHT)。

二、食用油检测方法

(一)常规检测技术

  1. 感官检测

    • 色泽/透明度:观察是否澄清(如花生油应为淡黄色)。

    • 气味/滋味:辨别固有香味(如花生油清香),无异味(酸败哈喇味)。

  2. 理化检测

    • 酸价:滴定法(GB 5009.229)。

    • 过氧化值:碘量法(GB 5009.227)。

    • 极性组分(PC):GC法(GB 5009.202-2016),评估高温氧化产物(如煎炸油)。

  3. 快速筛查法

    • 加热试验(280℃):观察析出物(一级油无析出)。

    • 冷冻试验:0℃冷藏5.5小时,优质油仍澄清。

(二)仪器分析法

  1. 色谱技术

    • 甘油三酯组成(GB/T 44614-2024);

    • 黄曲霉毒素(GB 5009.22)。

    • 3-氯丙醇酯(GB/T 44621-2024);

    • 多环芳烃(如苯并芘)。

    • 溶剂残留(GB 5009.262);

    • 抗氧化剂(T/NAIA 0394-2025)。

    • 气相色谱(GC)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2. 其他仪器法

    • 红外光谱:鉴别油脂掺假(如橄榄油混低质油)。

    • 自动电位滴定:酸价/过氧化值高效测定(GB 15196-2015)。

(三)检测方法对比与应用场景

下表总结了主要检测方法的特点与典型用途:

检测方法适用场景技术特点相关标准
感官检测快速初筛、品质分级简便快捷,依赖经验GB/T 5525
酸价/过氧化值油脂新鲜度、氧化程度评估操作简单,成本低GB 5009.229/227
GC-MS痕量污染物(3-氯丙醇酯等)检测高灵敏度,可定性定量GB/T 44621-2024
HPLC甘油三酯、毒素分析分离效果好,适合热不稳定物质GB/T 44614-2024
冷冻/加热试验油脂纯度、稳定性验证无需复杂设备,适合现场检测GB/T 5531/GB/T 35877

三、选购与使用建议

  1. 选购要点

    • 查看标签:认准“GB 2716"及质量等级(一级最佳),调和油需有比例标注。

    • 避选高酸价/过氧化值产品:数值越低越新鲜(如酸价≤1.5 mg/g更佳)。

  2. 烹饪与贮存

    • 按烟点选油:高烟点油(花生油230℃)适合煎炸,低烟点油(橄榄油190℃)宜凉拌。

    • 避光密封:延缓氧化,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

  3. 行业趋势

    • 标准国际化:新标(如GB/T 44621-2024)对标欧盟,提升出口合规性。

    • 技术升级:GC-MS/HPLC逐步替代传统法,实现痕量风险物精准监控。

总结:中国食用油标准以安全性真实性为核心,通过分级指标(酸价、污染物等)与多维度检测技术(理化+仪器法)保障品质。消费者选购时需关注标签合规性与关键指标,行业则需跟进新标(如3-氯丙醇酯检测)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


联系方式

邮箱:info@xaunqd.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协同创新港8号楼

周一至周日9:00- 19:00

在线咨询
  • 企业移动站点

  • 微信客服

Copyright©2025 国联质检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    sitemap.xml
技术支持:环保在线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