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天然气是否安全是一项需结合技术手段、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系统工程。以下是基于最新标准、技术进展及实践案例整理的专业指南,涵盖家庭自检、专业监测和公共管理三个层面:
智能仪器检测
激光遥测技术:如手持式激光甲烷遥测仪(HD-LMR150),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可在10米外穿透玻璃检测甲烷,灵敏度达ppm级,不受水汽或尾气干扰。
PPB级检漏车:搭载多传感器系统,可检测地下20米深管线的十亿分之一(PPB级)泄漏,结合AI算法定位泄漏点并实时预警。
红外成像技术:基于改进YOLOv5-Seg模型的Gas-Seg系统,通过分割气体云团实时识别泄漏,准确率达99.7%(1.5L/min泄漏量),速度51FPS。
埋地管道装置:武汉能源设计的PP-R材质检测管,带气孔结构,泄漏时天然气聚集管内便于巡查。
户内安全装置
物联网报警器:实时监测甲烷浓度,超标自动切断气源并推送手机报警。
压力监测:居民户内燃气压力需稳定在1500–3000Pa,定期检测防压力异常。
自检方法
嗅觉识别:天然气添加四氢噻吩(臭剂),管网末端浓度需保持8–15mg/m³,泄漏时有明显臭鸡蛋味。
肥皂水检测:对管道接口涂抹肥皂水,冒泡即表示泄漏。
仪表观察:关闭所有燃气设备后,若燃气表仍走动,提示可能存在泄漏。
用气规范
器具更新:燃气灶具、热水器使用年限≤8年,须带熄火保护装置;连接软管需专用材质,寿命不低于燃具判废年限。
通风隔离:厨房需设门与起居室隔离,用气时保持通风,人离关阀。
定期安检:配合燃气公司入户检查(如芜湖中燃每月公示计划),对隐患及时整改。
管网升级改造
老旧管网更换:如横山区改造工程,采用抗腐蚀无缝钢管+氩弧焊,寿命超20年,同步加装监测终端覆盖40公里管网。
智能监测覆盖:新增物联网报警器(非居民1200套)、用户端“两件套"(软管+报警器)5000余套。
标准与监管要求
GB/T 51474-2025:规范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及抢修安全。
GB 12358-2024:强制气体检测仪定期校准(≤1年/次)和检验(≤3年/次)。
新国标实施:
气质监控:天然气需符合GB 17820-2018的二类气标准(高位发热量≥31.4MJ/m³,硫化氢≤20mg/m³)。
初步处置
立即开窗通风,禁用明火或电器开关。
关闭燃气总阀,撤离至户外联系燃气公司热线。
专业抢修
燃气公司启动数字化后台联动,定位泄漏点并抢修。
对泄漏管道采用带压封堵技术,减少停气影响。
家庭用户:安装智能报警器,定期用肥皂水检测接口,严格遵循“人离阀关"。
社区管理:推动老旧管网改造,支持燃气公司定期安检。
技术升级:推广红外成像、激光遥测等自动化检测,替代人工巡检。
政策合规:关注GB 12358-2024等新标对设备校准的要求。
天然气安全依赖“技防+人防"结合:技术上借力AI与传感器实现精准预警,管理上需用户、企业、政府三方协同。定期安检、及时更新设备、熟知应急流程,是杜绝隐患的核心防线。
周一至周日9:00- 19:00
在线咨询企业移动站点
微信客服